• 全部考试 
  • 移动端 
  • 网站导航 
方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中国人事考试网微信公众号

研究生考试招生简章

考试类型

四川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 高校考试信息汇集大学生热门考试资讯
  • 2020-12-24 15:27|来源:研究生考试网
查看 查看
导读:中国人事考试网收集和整理:四川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供考生参考。建议考生(Ctrl+D)收藏本页面,以及时获取第一手信息。更多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考研简章,2021考研,四川考研相关信息,欢迎添加中国人事考试信息网微信公众号(gaoxiaokaoshi)为您解答!

四川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是国家首批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拥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招生计划

四川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900人左右,实际招生人数待国家下达2021年招生计划后,综合生源情况适度调整。上述招生计划包括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普招招考的招生计划,也包括“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试点工作专项招生计划”、“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科研经费博士”等专项计划。

博士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除国家专项计划和工程博士外,四川大学原则上不招收定向生。确需招收定向生的博士招生院系所,其招收人数须控制在年招生规模的5%以内。定向生录取前须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非定向生的人事档案必须转入我校。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

请考生在网上报名前务必仔细查阅报考院系所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专业目录,及时了解报考单位的招生计划和导师招生情况等信息。

三、招生方式

四川大学博士生招生采取“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按考生来源分为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三种招生方式。

1.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进行考核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2.硕博连读:从本校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3.直接攻博:面向校内外具有推荐免试资格且符合四川大学接收推免条件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拔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

四、学习年限和学习方式

四川大学博士生的学制为3-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6年。

博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博士生和非全日制博士生两种。非全日制博士生只招收在职定向人员,全日制博士生要求全脱产在校学习。四川大学仅在工程博士领域招收非全日制博士生,其余学科专业均只招收全日制博士生。

五、报名

(一)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生(最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学历教育研究生(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能报考);境外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者(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提交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认证报告)。

3.身心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正高职称专家推荐。

5.符合博士招生院系所提出的其他报考条件。

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者(以下简称骨干计划),除满足(1)-(5)的条件外,需提供生源所在地教育厅盖章的《报考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按照教育部文件:“将骨干计划集中安排到本单位优势学科专业”的要求,四川大学2021年的骨干计划将仅安排在部分优势学科专业招生,接收骨干计划报考的专业将在《四川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注明,未注明的专业不接收骨干计划的考生报考。请相关考生仔细查阅。

7.报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者,请查阅《四川大学2021年招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简章》(待发布)。

8.报考工程博士者需提供重大专项承担单位签字盖章的推荐函。

9.在职考生报考四川大学定向或非定向博士研究生需取得所在单位同意并提供证明。

10.已获学士学位(但未获硕士学位)6年或6年以上的人员,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视为同等学力人员,需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该专业或相近相关专业工作6年或6年以上;

(2)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所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文章;

(3)已修读完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必修课程并提供成绩合格证明;

(4)外语要求六级通过或通过在职人员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外语考试;

(5)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专业主干课程;

(6)当年不得同时报考四川大学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的研究生。

(二)网上报名和缴费

网上报名和缴费时间为2020年11月20至12月20日。申请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的考生需进行网上报名和缴费。详细情况请关注2020年11月中旬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主页、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发布的《四川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须知》。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和缴费者视为报名无效,不能进入下一环节。

(三)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入学申请材料,具体要求详见报考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按要求准确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因不符合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或因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或提供材料不符合要求、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等造成后续不能参加考核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如需修改的,应在网上报名截止前重新报名,报名结束后一律不作修改。

六、选拔程序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程序包括:资格审查、材料评议和外语考核、复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录取。

1.资格审查

各博士招生院系所将组织专人审查考生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是否提交完善的入学申请材料、是否按时完成缴费手续。资格审查结果将在2021年1月中旬前公布。

2.材料评议和外语考核

各博士招生院系所组织专家组对考生的入学申请材料进行集体评议打分,材料评议成绩满分100分。

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参加外语考核。材料评议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能进入下一环节。

各博士招生院系所根据考生的材料评议成绩和外语考核结果,结合招生计划确定进入复试考核环节的人员名单。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博士研究生的需参加政治理论考试,非同等学力的考生无需参加。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合格成绩为60分。

3.复试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外语能力、学术志趣、基本素养、学术能力和培养潜质。

复试形式:面试、笔试兼面试、实践能力考核等多种形式。复试中有笔试的,须在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并在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笔试科目。

考核时间:考生参与复试考核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人。

复试成绩折算成百分制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阶段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4.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博士招生院系所在复试的同时,对考生思想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考核,重点考察考生的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情况。拟录取名单确定后,博士招生院系所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审查其政治思想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录取

录取依据“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原则进行。考生录取总成绩由材料评议成绩和复试考核成绩综合得出,各环节的权重比例可根据各学科人才选拔需要,由博士招生院系所设置。博士招生院系所根据考生录取总成绩按照录取口径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七、其它说明

1.四川大学按照国家及四川省有关规定向所有研究生收取学费,同时设立奖助学金用于支持学生完成学业。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完备,由国家奖助金和学校奖助金两部分构成。国家奖助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助金包括学校学业奖学金和学校“三助”岗位津贴。具体情况请详见《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方案》(修订)(详情参见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助金管理系统)。

2.体检: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需在拟录取公示期内提交由政府设立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或四川大学校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原件。未达到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录取资格。

3.有关招生信息将在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scu.edu.cn/)、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网页(http://gs.scu.edu.cn/)和各博士招生院系所网站公布。

4.四川大学博士招生办公室联系人:李老师、杨老师、易老师,电话:028-85404219,028-85466153,028-85407858。

附:四川大学各博士招生院系所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联系方式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研招办微信公众号(yz_scu)

以上是四川人事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四川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希望各位考生,抓紧时机、切莫迟疑,合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备考,迎战研究生考试

(编辑:中国人事考试网 )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