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移动端 
  • 网站导航 
方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中国人事考试网微信公众号

公务员考试笔试试题

考试类型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级以上)(3)

  • 高校考试信息汇集大学生热门考试资讯
  • 2020-04-04 21:54|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查看 查看

41.在文字还不普及的时代,民间故事承担了培养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的职能,听故事是人们学习传统文化、自然知识、人生哲学等的重要渠道。然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当下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电子游戏等途径,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故事中的一些经典形象越来越陌生,不少专家学者表示,打捞“失落”的民间故事刻不容缓。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

A.让民间故事为现代人接受的途径

B.民间故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C.年轻一代对民间故事的了解状况

D.现代科技对民间故事传播的冲击

42.①未开采的煤炭只是一种能源储备,只有开采出来,价值才能得到发挥

②充分挖掘并应用大数据这座巨大而未知的宝藏,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③有人把大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

④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在“沉睡”的时候是很难创造价值的,需要进行数据挖掘

⑤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规模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⑥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用”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⑤④⑥

B.⑤③④⑥①②

C.③⑤②①④⑥

D.⑤④③①⑥②

43.①让世代居住在古城的居民全搬到城外,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真实与完整,不利于古城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②但人口流动是一个长期自然发展的过程

③既要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遗存、历史街区等物质载体,也要传承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文化生态,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和古城文明的延续

④仅就商业运营来说,这种模式在一些地方也并不成功

⑤如果把古城内的物质文化遗产比作人的“肌肉和骨架”,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人体里流淌的“血液”,两者密不可分

⑥现在有种现象,政府或公司把古城里的街区甚至整体城区买下来,把原来居民安置到城外,然后引来商户进城经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⑥③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⑤③⑥②①④

D.⑥①②④⑤③

4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有效的固定太阳光能的过程,人类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等,其实都是远古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或间接产物。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至220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到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光合作用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最好榜样,破解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将为建立“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继而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奠定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

A.破解光合作用机制的重要意义

B.植物光合作用的神秘机制

C.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的途径

D.太阳能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45.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虚拟技术,把人们的视野扩展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人们不仅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作战实验室,把对历史经验的归纳和对未来的预测融为一体,将计算机自动推理与专家经验指导结合起来,而且能通过合成动态的人工模拟战场、造就逼真的作战环境,为战略理论研究开启新的渠道和广阔空间。许多国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的作战原则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从而实现了国家安全谋划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的转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现代科技有助于科学制定国家安全战略

B.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了战争方式

C.国家安全谋划正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D.作战原则和理论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46.印象中,文物给我的常是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尔后,逐渐有一些机会听到收藏家回忆他们和某一文物相遇、相守的故事,或充满人情世故,或有彼此坚守,交织着个人的情感,也打捞起历史的点滴。我便开始对文物有了新鲜的认识,似乎还能感受到老物件的温度,意识到原来“文”是中心,“物”只是载体;收藏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文化,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物品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最好地阐明了作者对文物的看法( )

A.睹物思人

B.物尽其用

C.超然物外

D.寄情于物

47.当炫耀式旅游成了目的,扎堆往知名景点挤,也就在意料之中。其实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多样化的功能。如果是为了教育,可以带孩子去看名山大川、古城遗迹,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果是为了休闲放松,可以去海边、深山,或者就近选择市郊的农家小院,能短暂逃避尘世喧嚣就好。理性面对旅游目的,寻找合适的度假所在,才是健康的旅游观念,才能更好地享受旅游的快乐。旅游观念转型升级,旅游市场分化,人满为患的现象才可能消失,旅行中的快乐亦会更加醇厚。

根据这段文字,旅游观念的“转型升级”指的是( )

A.实现多样化的功能

B.理性面对旅游目的

C.赋予旅游实际意义

D.享受旅行中的快乐

48.现在许多学者在讨论“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时,常将其作为“科学问题”来讨论。实际上,在涉及这种超长时段的复杂问题时,现在许多标准的科学验证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因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其特殊意义。但众所周知,历史学家在建构历史时,必须依赖史料之外的东西,而“全球变暖”涉及长时段的气候变迁,文字记载往往十分缺乏,只能通过地质材料间接推测;而且地球不是人类,它的行为和规律,不可能借助“史料之外的东西”来推测。所以,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全球变暖”目前仍然是科学所无法确定的问题

B.将“全球变暖”视为一个历史问题显然是不妥的

C.讨论“全球变暖”比通常的历史学课题难度更大

D.积累丰富准确的地质材料形成证据链很难实现

49.调查显示,青年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64.2%的人认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是主要困难。而很多人尽管缺乏资金,也不愿意去贷款或融资,这反映出很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有保守的心态。另一个比较突出的困难是同行竞争过度,占26.9%。调研过程中发现,青年创业的领域比较集中,如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电商、计算机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创业,青年农民更愿意从事自己比较熟悉的种植和养殖业等,这种同质化的创业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也难免会带来过度竞争。

以下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资金不足是青年创业失败的主要因素

B.金融服务对青年创业者支持力度不足

C.同质化创业反映了创业者的保守心态

D.青年创业的领域集中在某些固定行业

50.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会在评价高校专业时,才能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而不是把就业率的红牌等同于“专业不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B.制度建设是保证专业评估合理性的基础

C.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D.就业率不是评价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51~55题。

技术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战,并且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先驱阶段。技术的先决条件已经存在,梦想家们可能会考虑把这些元素放在一起。然而即便这些梦想此时已经记录在案,人们也不会将其视为发明创造,比如达·芬奇曾经绘制过很多有说服力的飞机和汽车图画,但人们并不认为他是在发明创造。

其次是发明阶段。这一阶段在人类文化当中相当有名。此一阶段时间比较短,从某些方面来看,这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阶段当中,发明家们把科学技术、好奇心与决心结合起来,通常再加上一定的表演技巧,将各种方法以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给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技术。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阶段。新发明会得到那些溺爱它们的监护者(也许还包括最初的发明者)的保护和支持。通常这一阶段比发明阶段要重要,可能还包括额外的创造,这些额外创造比那个独创性发明更重要。当年,许多工匠已经手工制作了非常精美的老式汽车,但使汽车产业得以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却是美国企业家亨利·福特推出的大批量生产的创新做法。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技术在不断进步,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也终于成为社会当中独立稳定的部分,也许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观察家认为,技术将永存于世。

在下一个阶段(可称为“挑战者时期”)到来时,这种状态会发生有趣的变化。技术界的“新贵”威胁着要排挤那些老技术,其追随者过早宣布了胜利的消息。但是尽管新技术能带来一些独特的益处,仔细思考之后人们却发现,这些新技术在功能和质量方面存在着关键元素缺失的问题。当人们发现这些新技术确实无法改变既有秩序之后,技术的保守派便以此为依据,证明以前的技术方法确实可以永存。

对逐渐老化的技术来说,这通常只是一个短暂的胜利。另一种新技术很快就会出现,它总能成功地将原有技术逼到过时的舞台上。在生命周期的这个部分,技术在逐渐衰败的状态当中度过了晚年,它的最初目的和功能现在都被一个更活泼的竞争对手比下去了。这一阶段约占技术整个生命周期的5%至10%。

最终,技术成为“老古董”,就像马赫轻便马车、拨弦键琴、机电式计算器一样,不得不黯然离场。

51.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怀胎数月最终分娩的过程一样

B.流星划过夜空那样璀璨而耀眼

C.人类当年在月球上迈出第一步

D.人类文明酝酿以及发展的过程

52.作者举亨利·福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汽车产业中的工匠精神决定着工艺水平

B.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了技术应用的前景

C.技术推广中的额外发明比独创发明更关键

D.独创性发明本身并不一定具有核心竞争力

53.下列哪种现象可能发生在技术发展的“挑战者时期”( )

A.数码相机抢夺胶卷相机的市场

B.打字机的功能完全被电脑所代替

C.凡尔纳小说已有对潜艇的构想

D.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智能手机

54.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技术的成熟期持续时间较短

B.关键元素的缺失会导致技术停滞不前

C.“老古董”指技术已臻于完美,无需改进

D.“短暂的胜利”指原有技术的胜利

55.这篇文章主要谈论的是( )

A.新兴技术的进阶之路

B.技术的生命周期

C.新旧技术的优劣比较

D.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56~60题。

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常常来不及消化,就被迫接收下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往往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深入思考。长期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等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巧妙操弄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制造一个又一个骗局,我们则比想象中更容易落入圈套,还认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骗局的根源之一:其实我们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当我们在看世界时,我们是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当然是直接看到了世界,但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摸到东西时,我们真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①我们所有的知觉经验,完全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其中就会有错误或漏洞。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二:各种思考捷径帮倒忙。

在演化过程中,大脑竭尽所能地让这些模拟的知觉能够逼近真实世界,好让我们可以顺利存活于世界之中。②但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野性世界,大脑常常需要选择牺牲少许的“正确性”以换取“速度”,“思考捷径”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方式。通过某些事先建立好的预设,大脑可以节省许多资源。③我们无论怎样使用意志去穿透认知,都不可能改变大脑的想法。科学家们把这种无法通过意志力进行矫正的认知现象,称为“认知不可穿透性”。这种“认知不可穿透性”,正是大脑可能欺骗我们的另一重大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三: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

大脑容易受骗或出错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在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必须先经历一系列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④比如突触释出神经传导物质、电子信号在脊鞘上跳跃等过程,这些完全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层面。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些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56.下面这个段落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个位置( )

大脑预设人脸一定是凸出来的,不可能是凹进去的。这种类似的预设在“大部分”状态下都是恒定的,因此在演化过程中,它们已经被写入大脑的默认值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科学家制造出脸向内凹的人脸模型,在人类的视觉与大脑解码系统中,我们看到的人脸模型仍然是凸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7.关于认知不可穿透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快捷计算方式有关

B.是大脑创造出来的一种知觉假象

C.发生在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

D.意志力无法穿透的认知对象是相对不重要的信息

58.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B.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C.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D.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59.下列哪组词语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大脑容易受骗( )

①无意识信息处理 ②思考捷径 ③意志力薄弱 ④信息过载 ⑤知觉假象

A.②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60.这篇文章意在说明( )

A.很多认知现象是无法通过意志力去矫治的

B.大脑由于进化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认知结构

C.大脑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可靠与完美

D.掌握大脑运转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骗局

(编辑:中国人事考试网 )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预计10月发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