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考试 
  • 移动端 
  • 网站导航 
方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中国人事考试网微信公众号

公务员考试笔试试题

考试类型

『北京市考』2020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区级及以上)(3)

  • 高校考试信息汇集大学生热门考试资讯
  • 2020-06-19 23:21|来源: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查看 查看

材料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刻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其中,北京市、上海市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推出大量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在全国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全国复制推广借鉴改革举措的主要内容

(一)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实行开办企业全程网上办,压缩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优化印章刻制服务,实行社保用工登记“二合一”:实行客户用电线上报装;提供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服务,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网上查询和现场自助查询服务;纳税“最多跑一次”;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开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口岸通关提前申报;建立“基本解决执行难”联动机制等13项改革举措。

(二)供全国借鉴的改革举措。主要包括:提供企业档案“容e查”服务;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分级管理,实行数字化联合审图,推行工程招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实行施工许可证全程网上办;提供低压小微企业接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提供客户接电移动作业终端实时响应服务,实行接电工程双经理负责制;推行不动产登记信息和地籍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实行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协同互认,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和土地权籍测绘投诉机制及土地纠纷相关信息公开制度;住房公积金缴存业务全程网上办、“通缴通取”,实行纳税人线上“一表申请”、“一键报税”;实行通关全流程电子化,推行海关内部核批“一步作业”,推行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无纸化,实行口岸分类验放,实行跨境贸易大数据监管,优化关税征管全流程服务,同步通关和物流作业;推行法院网上立案与司法数据常态化公开,推行全流程网络化办案,构建诉讼服务平台等23项改革举措。

二、高度重视复制推广借鉴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的重大意义,加快(甲)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着力推动制度创新,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以公证监督促进公平竞争、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下硬功夫(乙)好发展软环境,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持续(丙)改革红利,进一步(丁)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切实做好组织实施

各地区要主动对标先进,相互学习借鉴,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纳入本地区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复制推广借鉴工作顺利推进。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积极协调、指导推进复制推广借鉴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跟踪督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进一步改善全国营商环境。复制推广借鉴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国务院。

41.(单选题)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转变、打造、释放、激发

B.转化、创建、激发、释放

C.转变、打造、激发、释放

D.转化、创建、释放、激发

42.(单选题)L省认真落实本公文要求,并于半年后将工作情况进行报送。下列哪项可以作为报送的文件标题?

A.《L省关于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的请示》

B.《L省关于总结推广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C.《L省关于复制推广借鉴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的报告》

D.《L省关于总结推广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的批复》

43.(单选题)根据本文,在全国复制推广借鉴的改革举措可能会带来以下哪些具体效果?

①企业无须申领营业执照

②纳税人纳税更加便捷

③口岸收费项目更加透明

④执行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4.(单选题)《在全国复制推广借鉴的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清单》是所选公文的附件,关于附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B.一篇公文可以有多个附件

C.公文正文中的附件名称之后不加标点符号

D.公文正文中的附件名称位置是发文机关署名之后

45.(单选题)本文的发文机关最可能是

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D.北京市人民政府

材料

“?______”。自古以来,小到黎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大到国家民族间的兵戎相见,都免不了受到当时天气的影响和制约。古人对于天气的预测大多来自千万年口耳相传的观测经验,偶然性相当大。近代以来,随着雷达技术、卫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类不光能从地面获知大气层的变化动态,更能从遥远的太空俯瞰广大的地表区域,实现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防和日常天气的预报。

现代的天气预报系统,主要分为地上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高层大气气象观测、气象卫星以及数据解析中心等几种分工不同、各有侧重的观测网络体系。①地上气象观测站主要负责采集各地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积雪深度、日照时间、云量以及空气质量等气象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与其他途径采集的大气活动信息进行汇总,以便进行实时天气预报;另一方面则形成数据库,作为长期研究气候变动的宝贵资料。②地面气象雷达系统通过建立在各地的雷达设施向所在空域云层发射厘米级波长的电磁波,来观测数百公里范围内云层中的凝结核、冰晶以及雨滴或雪花的形成情况。雷达获得的数据再与地面观测站的实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实现对雨雪天气的预报。③高层大气气象观测主要通过释放无线电探空仪和布置风廓线雷达实现。前者可以认为是地上气象观测站的高空版,可以实现收集约三十千米高空处气象数据的功能。后者可以认为是地面雨雪气象雷达的孪生兄弟,主要测量高空中的风速和风向等信息。气象卫星位于这个由低到高层次分明的观测网络的最上方,主要负责监测大范围区域内的气象变化,特别是台风一类的灾害性气象事件。④以超级计算机作为核心的数据解析中心堪称整个气象监控与预报网络的大脑。各级观测设施装置中收集到的无数琐碎信息,经过超级计算机的运算,即使是多重因素复合作用下的复杂动态过程亦可轻松模拟。小到当天某时某地的天气精准预报,大到全国范围内整个季节中降水量与往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超级计算机可谓是无所不知。

天气预报会“报不准”吗?即使有了这么强大的预报系统,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天气预报确实有时会“报不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受到两个因素制约。首先,现代天气预报早已不是曾经的全市统一,一天播报一次,而是定位精准并且实时更新。正如上面所述,天气变化是一个多因素作用下的极端复杂体系,现今的技术很难实现数小时后的精确预报,但是大城市局地的短时预报精准度还是相当高的。很多人还保持着头天晚上收听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习惯,这样发生偏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次,夏天的锋面雨等短时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即便是超级计算机也时常有心无力,无法精准预知。但是,做到在强对流天气发生一两个小时前实现应急预警,目前的技术还是把握颇大的。

在气象预报方面,人类从无知懵懂到小有所成,技术进步的脚步仍然坚定向前,天气预报的精准度和有效预测时间还会逐渐增加。

46.(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回填至文中第1段画线处的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7.(单选题)此外,云层在数天内的变化趋势,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分布,森林火灾的预警和监测,对于气象卫星来说都不过是略施身手,农业害虫的迁徙,火山活动的监测,海水潮位的异常变化也都难逃气象卫星法眼。

以上文字回填至第2段哪一处最恰当?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8.(单选题)关于各级气象观测体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地上气象观测站主要观测云层中雨雪等形成情况

B.地面气象雷达系统主要负责采集气象数据

C.高层大气气象观测主要负责监测大范围气象变化

D.气象卫星特别对灾害性气象事件有监测功能

49.(单选题)下列叙述符合作者观点或态度的是:

A.古人对气象的预测经验至今仍普遍有效

B.对城镇地区的天气预报准确度要高于农村地区

C.现有天气预报系统还不足以支持大范围的短时精准预报

D.天气预报的有效观测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状态

50.(单选题)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A.精准天气预报的实现途径

B.人类的气象预报发展历程

C.现代气象预报技术的局限性

D.天气预报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

《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然而,在小说原著中,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过木星时的几小段文字而已。这样一部小说,也给了“中国科幻”一个宏阔的背景。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其间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故事,更是一个能够不断拓展想象力边界的舞台。从这个角度看,《流浪地球》开启的,可能将是一个新的电影世界。

在《流浪地球》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从《战狼II》到《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准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也反映着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这个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而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其中上海、北京两地的比例超过20%。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国的科幻人、电影人有能力、也有责任抓住机遇,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拓展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都还有一些差距。①但一部电影能成为公共话题、激发公共讨论,也意味着这部影片有讨论的价值,更意味着观众对中国科幻有着进一步的期待。②对于观众而言,对电影的评价,或许可以少一些哗众取宠、意气之争,多一些中肯建议、理性之言。③指出电影甚至原著的不足,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力跟着小说、跟着电影一起激荡,迎接中国科幻真正的春天。④

51.(单选题)第1段中的“这个角度”指的是:

A.高票房有可能一举扭转中国电影市场的惨淡现状

B.原著给电影剧本留下了丰富的再创作线索和空间

C.电影体现出了有史以来中国科幻电影的最好水平

D.科普与文学意识在中国科幻文学创作中相得益彰

52.(单选题)第2段中提到电影中体现的中国文化价值观是:

A.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B.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C.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

D.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53.(单选题)第3段作者意在强调:

A.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动力强劲

B.中国电影的商业前景非常可观

C.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带来了科幻电影热

D.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科幻作家

54.(单选题)以下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中国式科幻的发展亟待科学知识的普及来推动

B.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热情卓有成效

C.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水平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D.中国科幻类文艺作品的创作遇到了最好的时代

55.(单选题)“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棒杀也不捧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句话应放到最后一段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材料

①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算法”的时代。我们究竟应该买什么东西、看什么新闻、去哪里上学……在作出这些决策时,我们通常会遵循算法的指引。算法让我们完成过去难以完成的任务,还能为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算法进行有效规制,让算法的好处得到充分发挥呢?有专家认为,必须让算法实现透明化;另一些专家认为,应该让算法可以被共享。这些观点在操作中面临的困难很大。以算法的透明性为例,尽管很多人都呼吁将算法公开,以便其被监督,但这很不现实。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算法是核心资产。强行要求将这些算法公开,是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一种侵犯。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算法十分复杂,就算被公开、被共享了,要想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监管,会面临很高的成本。由此,需要探索一条更为有效的路径。

③虽然,现在很难有一套完整的、明晰的算法规制思路。不过,有两条原则可以被参考,分别是:“将人的事情留给人,将算法的事情留给算法”,以及“用规制人的思路来规制算法”。

④先看第一条原则。在很多情况下,算法本身只是一种工具,要负责任的应该是人。例如,一些电商平台利用算法对用户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分级状况决定商品的销售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要对此负责的是人,而非算法。

⑤再看第二条原则。很多人认为算法是一个黑箱,不知道里面的运行机制,因此难以被规制。这听上去有道理,但却存在纰漏。教科书上算法的定义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规定的一系列操作。据此,人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考也是一种算法。虽然机器的算法很复杂,但至少我们还知道它所应用的编程语言和编程原则;而对于人脑中的算法,尽管我们已经研究多年,但却始终不了解其使用的“编程语言”,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类似的思路来思考对算法的规制呢?

⑥按照这一思路,举例来说,如果要指挥电工安装灯泡,一种思路是,在一边观察电工,一有问题就纠正。但这个思路成本很高,还会损害电工的积极性。另外一种思路是,告诉电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就要赔钱”。电工同意后,他一定会仔细地把灯泡安好。

⑦其中的道理在于,我们通过调整电工的支付状况,让他自身的利益和我们达成了一致。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激励相容条件”。对于算法规制而言,规制者只要设法调整算法的输入目标,保证它和我们想要的目标一致,就可以引导它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56.(单选题)但与此同时,算法的普遍应用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个性化推荐的算法可能限制人的信息来源,让人们陷入“信息茧房”;企业可能利用算法,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歧视······这些,都是过去不曾遇到过的。

以上段落填入文中哪一位置最恰当?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57.(单选题)根据文章,作者最可能赞同的是

A.算法在本质上仅仅是一种工具

B.算法公开是算法规制的有效手段

C.有效规制算法的关键是监管其运行过程

D.难以对“人的算法”产生的行为进行规制

58.(单选题)根据文章,作者举电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对人的管理需要以利益考量为主

B.激励措施有助于效用最大化

C.对人的规制可借用来规制算法

D.人的创造性需要宽松的管理氛围

59.(单选题)这篇文章最可能有益于下列哪一群体?

A.编程教育机构负责人

B.信息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

C.计算机爱好者

D.互联网消费者

60.(单选题)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A.算法对人生活的影响

B.算法被称作“黑箱”的原因

C.算法规制的困境与出路

D.算法透明化的有效路径

(编辑:中国人事考试网 )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